职场

> 正文

国企会不会出现“离职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5-04-29 浏览(3163)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正在掀起一股国企会不会出现“离职潮”的争论。原因是,中国政府推出的国企高管限薪措施,让很多高管“呆”不下去了。

离职消息首先来自于银行。如中国上市银行之中薪资最高的高管——中国银行信贷风险总监詹伟坚离职、苏州分行行长朱韬跳槽至华瑞银行任行长等。其他一些金融机构、国企,也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高管离职的现象。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国企、特别是央企,真的出现了高管“离职潮”呢?高管们离职,是否真的都是因为限薪呢?所谓的每月8000元薪酬,是不是中国国企高管的薪酬标准呢?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出现了一些高管离职现象,但是,说到离职潮,可能结论下得有点早了。

中国政府推出的国企高管限薪措施,让很多高管“呆”不下去了。

一位参与限薪政策讨论的人士就曾向媒体表示,在制订限薪政策前,就已经进行了深入调研,由于年龄和适应能力以及市场需求不旺盛的影响,央企管理层“离职潮”暂时难以出现。

暂时,显然是一个很模糊、很难以说明问题的答案。给人的感觉,还是会出现“离职潮”,只是暂时不会出现罢了。

实际上,暂时也好,永远也罢,离职在市场经济下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相反,像国有企业这种将人员“固定”下来的状态,反而不利于人才作用的有效发挥,不利于企业的健康运行,尤其不利于核心力的提升。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也是越来越多,排位也是越来越靠前。

但是,具有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却寥寥无几,甚至可以说排在世界500强前列的中国企业,没有一家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与技术。

所谓排名,完全靠的是规模和利润。而利润的来源,则靠的是垄断和对资源的过度占用,靠的是垄断格局下的市场控制、价格控制。

如银行、石油、电力等,有哪个行业的哪个企业能够拿得出与国际知名企业叫板的品牌和技术,又有哪个在国际市场有真正的话语权。

事实上,依靠行动垄断、市场垄断、资源垄断等获得规模扩张和利润增长的中国国有企业,已经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对企业创造力、竞争力的扼杀与限制,表现出对人才的严重浪费和损耗。

要知道,风和日丽跳糟到其他企业的国有企业高管、技术人员等,绝大多数都能够展示出比在国企时高得多的才能和价值,创造出比国企高得多的效益和影响力。

因为,国企僵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完全行政化的人才选拔和任用机制,根本不可能让人才具有危机感和竞争性。

他们所以选择到国企工作,除了薪酬水平能够说得过去之外,最主要的是工作的压力不大。从综合“效益”判断,国企还是要远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

从综合“效益”判断,国企还是要远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

薪酬水平的控制,一定程度上使现有的利益平衡被打破了,远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综合“效益”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高管选择离职,也就是十分正常的事了,不需要过度解读。事实上,近年来国企的人才流动、离职等并不罕见,只是没有出台限薪政策,没有受到外界关注。

笔者倒下感到,如果中国的国企真的掀起了“离职潮”,倒不失为是一件好事。首先,它能让中国的国企也具有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性。

毕竟,市场经济下,竞争是保持企业生命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没有竞争,就没有生命。

既然中国已步入市场经济阶段,让国企成为市场主体也就成了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

如果继续让国企享受垄断、享受政策资源的独占,显然是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完善的,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平衡的。

如果能够通过“离职潮”的出现,让国企深感危机和压力,对中国国企综合实力的提升是有帮助的,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其二,可以倒逼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国企不改革,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不能成为市场主体,就不可能通过市场竞争不断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

如果国企真的出现了“离职潮”,出现人才危机,自然能够推动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建立真正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如企业的高管,将不再由政府行政任命,董事会也不再是一种摆设,监督体系将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等。慢慢地,企业的竞争力就会越来越强。

为什么一个华为却拥有清华、北大等多所高校也比不上的专利技术,说到底,就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但是,中国的国企有哪家能达到华为的水平呢?原因不就是因为体制和机制不同吗?

再者,可以更好地引起决策层的关注和重视,并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因为,在“离职潮”没有正式形成前,谁也无法预料到底会出现怎样的景象,会不会对国企产生致命伤害。

因此,无论“离职潮”会不会出现,影响程度有多大,对中国决策层来说,都是一次关注、研究国企市场化轨道的一次机会。

如果真的出现“离职潮”,对于决策层下决心推动国企改革,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反之,也能让决策层更加科学、客观地对国企进行评价和分析。

最后,如果真的出现了“离职潮”,对现有人员来说,也是一种压力与机遇。毕竟,能够离职的,大多都是有能力、有水平、有市场的。

那么,对不敢离职、不想离职、不能离职的人员来说,也就无形中形成一种压力,要么通过努力成为有能力和水平的人,要么逐步被淘汰。

不然,在离职人员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企业也会更加重视人才的使用。无能力者,自然会被边缘化了。这也意味着,真正有能力、宏观世界体制影响无法施展的人员,也获得了一次新的机遇。

从总体上讲,在改革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中国的国企还是具有一定体制吸引力的。

除了业内人士所言,受年龄和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暂时不会出现离职潮外,其他所有制企业所不具备的惯性优势,也会吸引到很多人才到国企工作。只是,这样的过渡期不能太长,也不会太长。

对整个市场来说,只有国企的人才也能真正流动起来了,国企没有低效率、高福利的吸引人才的优势了,整个市场的竞争环境也才能得到真正优化,全社会健康、有序的人才流动格局才能形成。否则,国企就永远会成为人才流动的“死海”。

更重要的,国企的离职有可能会带动中国公务员队伍的离职,让公务员队伍也动起来、活起来。那么,政府的改革步伐也可以加快了。反过来,又能推动国企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

从这个层面来看,国企出现离职、跳糟增多的现象,真的不失为一件好事。如果能够形成“离职潮”,就更是利大弊少了。

工作圈申明:凡注明“信息来源:工作圈“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工作圈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工作圈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

热门评论

还能输入128
奔跑吧HR(第二季)开始报名咯